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为办好全国科普月活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全部开放。
\n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 图片来源/ 国新网
\n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介绍,中国科学院将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积极动员、部署院属单位开展一系列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
\n一是支持部分地区的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比如说在北京地区,奥森公园西边的科学院园区的所有单位和中关村地区的理化技术所等都将在全国科普月内的四个周末接力开展科普活动。同时,国家天文台和微生物所还将在朝阳区科技文化生活节开设科普展陈,武汉植物园还积极参与湖北省全国科普月的主场活动。
\n二是为了配合今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全部开放。其中,植物园包括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广州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以及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园。博物馆有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和“两弹一星”纪念馆、南京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等。天文台有上海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这些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都是科普和科学教育的网红打卡地。除此之外,还专门部署了20个科研院所组织院士走进西部地区,将会有不少于100位院士走进西部地区的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青海的西北高原生物所和北京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等许多院属单位还要自发组织将近100场科普报告。
\n三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将在9月受各地邀请开展超过780场科普报告。
\n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 图片来源/国新网
\n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介绍,我国科技馆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有符合《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科技馆548座,地级行政区科技馆覆盖率提升到77%。东中西部地区各有科技馆171座、166座、211座,区域分布更趋均衡。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新增科技馆203座,其中县级科技馆增加了158座,成为新建场馆的主力。2024年实体科技馆服务公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2021—2024年,全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累计服务基层公众超过1.6亿人次。此外,通过开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推动省级科技馆体系创新、深化“馆校合作”机制等举措,现代科技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联动各领域”的网状发展格局。
\n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股票配资官网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